• 索 引 号:QZ13101-0300-2021-00109
    • 备注/文号:泉台管办〔2021〕61号
    • 发布机构:泉州台商投资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 公文生成日期:2021-08-18
    泉州台商投资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台商投资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时间:2021-09-13 15:34
      

    泉台管办202161

     

     

    泉州台商投资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台商投资区十四五卫生健康

    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区直各部门,省、市驻区有关单位,区属各国有企业:

    《泉州台商投资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已经 2021年区管委会第9次委务会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泉州台商投资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2021818

    (此件主动公开)

     

     

    泉州台商投资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

    发展专项规划

     

     

     

    20217

     


    目录

    泉州台商投资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专项规划

       

    第一章十三五期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状况

    一、区域概况、社会经济和医疗机构情况

    二、发展成就

    (一)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

    (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协调发展

    (三)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明显改善

    (五)中医药服务项目深入拓展

    (六)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七)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得到重视

    (八)人口与家庭发展工作扎实开展

    (九)卫生健康发展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十)卫生健康重点工作取得突破

    1 “十三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专项规划目标完成情况

    三、面临形势

    (一)高质量发展战略对卫生健康事业提出新要求

    (二)满足人民全周期全方位服务需要亟待新发展

    (三)构建形成强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面临新任务

    (四)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提出新挑战

    (五)信息科技发展带来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新机遇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基本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理

    (二)坚持需求导向,以人为本

    (三)坚持预防为主,医防协同

    (四)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

    (五)坚持改革创新,均衡发展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二)具体目标

    2 “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发展主要指标

    第三章  “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坚持预防为主,构建组织健全、功能完备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一)转变思想,提升公共卫生工作战略定位

    (二)深化改革,激活公共卫生机构运行活力

    (三)追根溯源,强化公共卫生风险源头治理

    (四)升级提标,提升疾病预防控制综合能力

    (五)公平可及,提供优质均等的公共卫生服务

    (六)医防协同,构建防治并重的卫生服务体系

    (七)协同联动,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二、坚持关口前移,重塑平战结合、快速响应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

    (一)构建一体化应急响应组织体系

    (二)巩固公共卫生风险监测预警体系

    (三)提升卫生应急救援、救治能力

    (四)健全应急支撑保障体系

    (五)健全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控制度

    三、坚持人民至上,打造更加具有获得感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一)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二)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三)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四)提升区医院综合能力

    (五)夯实基层卫生服务网底

    (六)促进社会办医高质量发展

    (七)完善医疗相关支持体系建设

    四、坚持改革驱动,推进建设科学规范、治理有效的医药卫生体制

    (一)建设高效的医改推进机制

    (二)促进三医全联深动

    (三)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四)促进分级诊疗就医新格局形成

    (五)多措并举强化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

    五、坚持传承创新,发展品牌卓越、特色鲜明的中医药事业

    (一)继续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二)培育适宜中医药发展的外部条件

    (三)推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

    (四)发挥中医药防治疫病的作用

    (五)强化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

    六、坚持人才强卫,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卫生人才队伍

    (一)扩大卫生人才总量

    (二)加快高层次卫生人才引进聚集

    (三)稳定壮大基层卫生人才队伍

    (四)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五)加快紧缺急需专业人才培养

    七、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水平高、覆盖广的全生命周期保障

    (一)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二)优化人口与家庭发展策略

    (三)扎实推进妇幼保健工作

    (四)切实抓好一老一小工作

    (五)提高职业健康水平

    八、坚持科技引领,建设信息通达、高效便民的智慧健康工程

    (一)打通平台壁垒,消融信息孤岛

    (二)提高信息化水平,落实惠民政策

    (三)攻关高尖技术,提升数据应用能力

    九、坚持跨界融合,谋划主体多元化、服务多样化的健康产业体系

    (一)推进医养结合产业健康发展

    (二)促进健康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三)融入丝路建设发展健康产业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

    三、加强监测评估

    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附件   泉州台商投资区十四五期间卫生健康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表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关键五年,更是我区全面推进两岸融合主阵地、泉州城市副中心建设的黄金五年。在这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紧紧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编制和实施《泉州台商投资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为《规划》),对提高泉州台商投资区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泉州台商投资区高质量发展超越奠定坚实健康基础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福建省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专项规划》《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健康泉州“2030”规划纲要》《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泉州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和《泉州台商投资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立足我区实际,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明确指出全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要任务和政策措施,是十四五时期全区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全区各乡镇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制定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政策、安排政府投资和财政支出预算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基期为2020年,规划期为2021年-2025年。

     

    第一章 十三五期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状况

     

    一、区域概况、社会经济和医疗机构情况

    泉州台商投资区位于泉州市中心城区东部,泉州环湾城市核心区域,定位为两岸融合主阵地、泉州城市副中心,辖区面积218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人口约26.6万,比201521.7万人增加4.9万人,年均增长4.6%;辖4个乡镇78个行政村。20103月,泉州台商投资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实行区政合一的管理体制。2012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级泉州台商投资区,同年79日中央编办批复同意台商区升格为副厅级机构。

    十三五期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全区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戮力同心、砥砺前行,坚持以一心两桥三城四网五产为主抓手,推进产业发展、两岸融合、新城建设、深化改革、民生改善等各项工作,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0.0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4亿元,财政两项收入增幅自2018年来连续三年排名全市第一,总量均位居全市第8位,较2015年提升4个位次。

    目前,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9家,其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计生监督综合执法大队)1家,妇幼保健院1家,区级公立医院1家,乡镇卫生院4家,民营医院1家,门诊部5家,个体诊所17家,村卫生所88家,第三方检验机构1家。全区医疗机构中有二级乙等综合性医疗机构2家(区医院、弘润医院)。各公立医疗单位核定人员编制416人,实际在编人员368人,卫生技术人员共计900人。

    二、发展成就

    十三五期间,全区卫生健康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署要求,着力抓改革促发展、补短板强弱项,强化医疗卫生资源基础建设,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壮大卫生人才队伍,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有较大提高,卫生健康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

    五年来,全区卫生健康工作以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健康为重点,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得到有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2020年,按常住人口计算,每千人均病床数2.86张;2020年底,全区孕产妇死亡率 0/10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为1.54‰,分别较2015年下降了0.72‰2.23‰,均优于十三五规划目标值。

    (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协调发展

    十三五期间,区级财政累计投入卫生健康工作专项经费9.4亿元,其中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投入9306.5万元,卫生健康重点项目累计投入5.4亿元,卫生健康相关人员补助经费投入1.3亿元,切实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推进区医院项目建设,建成区医院综合住院大楼,建筑面积17935,累计投入近6000万元,于201710月启用,新增开放床位100张,有效改善就医环境;完成区医院三乙配套医疗设备和信息系统第一阶段采购和建设投用,投资1.01亿元;完成区医院体检、康复、内镜等五大中心建设,总投资近1000万元,区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有效提升;2020年,启动区医院门急诊综合楼、感染楼建设,总投资约2.8亿元。加快公共卫生配套项目建设,区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中心项目用地约30.55亩,总投资2.1亿元,含区疾病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院、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于20198月进入施工阶段。加快乡镇卫生院硬件建设,建成东园镇中心卫生院职工周转宿舍,区财政投入650万元,于2017年底投入使用;完成张坂镇卫生院、洛阳镇卫生院门诊翻修改造,配套建设卫生院消防设施、中医馆和紧缺急需设备;百崎回族乡卫生院综合楼占地面积915,设计床位51张,总投资1700万元,已进入装修阶段。加快推进乡村卫生一体化,完成13家示范村卫生所建设,落实18家村卫生所由村级提供诊疗场所,落实村卫生所建设补助经费317.8万元。

    加大卫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好卫生健康领域证照分离改革优化准入服务事项,真正简政放权,压缩设置审批时限,进一步放宽社会办营利性医疗机构床位数限制,提升社会资本办医服务水平。全区现有各类民营医疗机构22家,较2015年的14家增加8家。成功医院香港南海集团、华润东大福建分公司并购,更名泉州台商投资区弘润医院。民营医疗卫生机构弘润医院和高品医学检验实验室均列入医保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引入台湾在大陆投资规模最大的医疗产业项目-颐和医院项目,该项目是海峡两岸医疗产业基金投资的首个高端医疗项目,填补了泉州台资医疗健康项目的空白。项目总投资约5亿美元,占地面积约369亩,总规划床位3000个,一期建设床位12001500张,包括心脏医学中心、脑中风中心、肿瘤治疗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等。项目于201512月奠基,目前一期主体即将封顶,精准医学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即将开业;高品医学检验实验室项目由台湾高品生物科技管理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投建,总投资2.5亿人民币,项目已于20178月初投入运营,是全市第1个纳入医保定点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干细胞再生医学研究院项目总投资5亿元,拟布局干细胞和再生医学产业链。还有高水平医学院校、护理学院、癌症筛查配套等在谈项目。推动区医院与高品医学检验实验室合作共建区域临床检验、病理中心,推进两岸医疗机构检验设备共建共享,优势互补。举办首届泉台医护人员岗位职工竞赛和2019年海峡两岸检验技术暨医保人才交流论坛,促进两岸医师交流

    (三)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加强学科建设,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更上一台阶。2016年初泉州台商投资区区医院与泉州市第一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合作关系,逐步建立市-区-镇分级诊疗运行机制。20209月泉州台商投资区管理委员会与泉州市第一医院签订《联合办医战略合作协议书》,区医院作为泉州市第一医院医疗集团紧密型成员单位,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强化。同时,与泉州市中医院合作共建医学康复中心,与泉州市急救中心合作共建急诊医学协作体,与泉州市第三医院建立专科联盟,带动泉州台商投资区区医院重点学科建设。实施名医反哺工程,主动挖掘名医乡贤资源,相继设立谢渭芬名医工作室 上海九院骨科名医工作室 孙维峰名医工作室 何奔名医工作室,引进国内顶级学科团队,让群众在家门口挂上一号难求的名医号。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暖心服务2019年公立医院出院患者总体满意度居全市第二;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职工满意度居全省第三,全市第一。加快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全区4家乡镇卫生院均已完成标准化建设,其中东园镇中心卫生院2016年被评选为国家级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

    强化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实施基层高学历卫技人员补贴等政策,增加基层工作的吸引力,稳定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卫生人才金字塔项目持续推进,有效扩增全区卫生人才总量,优化了卫生人才结构。20162020年,全区新增卫生技术人员268名。至2020年底,各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共计900人,其中台籍医疗人才17名,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323人,占比35.89%,硕士研究生10人,博士研究生5人,具有中高级职称229人,占比25.4%,其中正高级职称7人,副高级职称66人,中级职称156人;执业(助理)医师327人,注册护士285人,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1.26人,注册护士1.10人。五年来,晋升副高职称42名,晋升正高职称4名,累计外出学习进修培训5000多人次。多措并举拓展人才培养,卫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开展 中国医师节系列活动,承办泉州市医疗集团建设管理交流会学术会议,进一步优化医疗机构资源配置,促进泉州地区医联体建设发展。通过推进区医院 谢渭芬、上海九院骨科、孙维峰、何奔和百崎乡卫生院国医堂”5个名医工作室建设,柔性引进高层次医疗人才14名,带动区域重点临床专科建设。制定公立医疗卫生单位卫技人才岗位管理办法,严格竞聘上岗,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同时,依托高品医学检验实验室、颐和医院等台资医疗项目引进台湾高层次医疗管理人才。落实乡村医生有关补助政策,十三五期间已发放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补助资金2885.7万元,乡村医生岗位津贴102万元。在全市率先开展乡村医生养老生活补助工作,目前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共108名,已发放生活补助金110.5万元。通过乡村医生养老补助和养老保险等逐步提高村医补贴,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明显改善

    全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有长足发展。泉州台商投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室建设列入20172019年为民办实事项目,每年投入建设经费100万元以上,补充购置设备并进行场地改造提升。2016年区基本预防控制中心检验室取得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市级认证、省级CMA认定证书,可独立开展饮用水、餐饮具、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等项目,填补我区微生物检验检测空白。20202月新型冠状病毒PCR核酸检测实验室顺利通过现场评估审核,达到预实验标准,成为全区区首家具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的实验室,保障我区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工作。不断加强疫苗冷链系统建设,2016年在原有的基础上加装疫苗冷库备用制冷机组和恒温报警系统,实现疫苗贮存温度智能监控;2020年启动疫苗追溯系统,并于9月份正式采用疫苗扫码入库模式。全面严格落实新冠疫情防控措施,有效遏制疫情,全区未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实现零疑似、零确诊。艾滋病、结核病、登革热、H7N9、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成效显著,2020年底,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214.10/10万,保持在全市较低水平。截止2020年底,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93,管理肺结核患者103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逐年提升。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67.5%68.4%,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居全市第一。2019年度我区代表泉州市接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省级考核,成绩排名全省第三。

    加快推进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组建卫生应急队伍,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开展卫生应急综合演练,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升。传染病救治体系日益完善。建设区医院传染病房,实行平战结合运行模式。全区设发热门3家,有效发挥哨点作用,疫情网络直报覆盖率为100%。

    继续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有效运行院前急救网络,将全区院前急救网络纳入市急救中心统一指挥调度。依托区医院建立区急救中心,在东园镇中心卫生院和弘润医院分别设立急救网络站点,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有效提高我区医学救援应急反应能力和救治水平,保障辖区群众生命安全。

    (五)中医药服务项目深入拓展

    稳步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中医药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有效提升区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中医药服务能力,中医药服务列入乡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项目。实施中医药提升工程,同时充分发挥基层中医药服务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专科,区医院完成中医馆建设,并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中医院名誉院长孙维峰教授合作设立孙维峰名医工作室,区内4家乡镇卫生院均已开设中医馆,2019中医药诊疗服务量4.16万人次。百崎乡卫生院与福建省医务志愿者协会合作设立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名医工作室,作为国医堂中医体质调理部合作基地和省级近视防治联盟合作基地,开展青少年近视防治和中医小儿推拿特色业务。所有村卫生所均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建立区、镇、村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

    (六)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积极推进。以医疗服务体系改革为重点,积极探索发挥医保在医改中的基础性作用,以药品耗材集采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医药领域改革,充分发挥医疗、医保、医药职能部门作用,加强协同合作,增强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在现代医院管理、分级诊疗、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五项制度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

    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铺开。区医院实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行目标责任制、年薪制和绩效考核制。积极改善医院收入结构,加快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协调规范调整医疗服务项目及价格,新开展30个单病种。2020年县级公立医院按病种付费的出院人数占总出院人数的55.75%,居全市第一;区医院全年医疗服务收入占比35.65%,居全市第四。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强化,分级诊疗就医新格局的逐步建立,2020年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65.22%,居全市前列。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工作逐步开展。2017年,泉州台商投资区卫生监督所更名为泉州台商投资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大队在全市率先整合设置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大队,加挂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断加强行政执法建设,2019年完成监控平台为民办实事项目,采用互联网+卫计监管模式,在全区95家基层医疗机构诊疗区域安装网络高清摄像机,实施重点医疗机构现场远程监控,缓解巡查力量不足、频次不够问题,实现智慧卫监覆盖。出台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制度,根据记分情况对其暂缓校验直至注销其执业许可证,严肃查处非法行医、涉医黑恶等违法行为。加强对辖区内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和二次供水单位的监督检查,落实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开展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

    (七)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得到重视

    妇幼保健工作有序开展。在全市率先整合卫生、计生、民政等部门优质资源,通过一站式服务” “两个系统管理” “三级综合防治三步法,进一步提升便民服务质量。近年来,全区免费婚检率90%以上,免费孕检工作覆盖率85%以上,新婚和待孕夫妇优生科学知识宣教率85%以上,孕产妇和06岁儿童系统管理率90%以上,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及召回率95%以上。

    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重点接触人群相关职业健康体检数据的收集与审核工作,提供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服务,十三五期间,全区未发生重大急性职业病危害和急性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大力促进医养融合发展。全区54家养老机构全部与医疗卫生机构签约合作,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医养结合服务,在东园镇中心卫生院、洛阳镇卫生院设置康复治疗室,新增弘润医院老年人康复科床位68张。

    (八)人口与家庭发展工作扎实开展

        一是持续实施关爱女孩安居、成才、致富、亲情、保障五项工程,推动为民办实事项目。五年来,关爱女孩五项工程投入4370.891万元,惠及201799人(户)次。其中助学标准提高至大学每学年5000元、高中每学年3000元,幸福工程帮扶资金从每户3000元提高至每户5000元。二是加大计生失独、病残家庭帮扶救助力度。特别扶助实行1500/月的标准。开展送温暖、体民情、解民忧,生育关怀行动。投入32.1万元开展生育关怀行动,惠及120户次。三是全面落实系列奖扶政策,有效保障计划生育家庭。五年来共发放计生奖励扶助金3350.016万元,惠及34355人次。其中,发放奖励扶助金(含城镇)2147.28万元、8721人次;发放特别扶助金231.66万元、130人次;发放贡献奖励金126.12万元、2033人次;兑现农村夫妇二女奖励金844.956万元、23471人次。四是下放行政审批许可权限方便群众办事。全面实行一、二孩生育登记服务和再生育审批制度,开通网上办证便民系统。2016年以来,一孩生育登记3869对、二孩生育登记6413对,再生育审批177对。同时,将区级有关计生审核、确认、审批等权限下放到乡镇,努力为育龄群众提供零距离、高效率的服务。五是大力推进儿童早期发展工作。在全区设立8个早教基地,其中在2019年投入30万元建立湖东实验幼儿园早教基地。每个早教基地每年至少开展8场以上科学育儿知识普及宣传教育活动。依托泉州提高教育中心开办育婴师培训班,培养中高级育婴师57名。

    (九)卫生健康发展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推进互联网+健康医疗工程建设,2019年在全市率先开展电子健康卡三码融合试点,实现电子健康卡在全区范围内一码就诊跨院通用。推动建设区域医疗技术服务平台、院前急救、心电信息管理中心等信息化平台,打造远程会诊平台。对接市、区、乡镇三级医疗机构健康数据与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区内医疗机构医学影像诊断数据、信息的互联共享,助推分级诊疗和远程诊疗。

    (十)卫生健康重点工作取得突破

    健康扶贫工作有新成效。十三五期间,全部实现村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全区78家村卫生所纳入医保定点,实现医保村村通。抓实健康扶贫工作,落实贫困人员医疗救助,实施医疗+救助 健康守护暖心行动,免费为8名特困人员提供诊疗服务,累计免除医疗费用约7万元;实施辖区户籍尿毒症患者免费血透服务,目前定期血透患者增至40名,累计免除费用超过190万元。

    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有新进展。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78个,明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服务质量要求,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创新单病种精准签约,对有需要的扶贫对象制定相应服务内容和服务包,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实现应签尽签,共签约家庭7.6万户,签约率65.4%

    爱国卫生运动有新成效。持续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文明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五年来,区财政累计投入7500万元用于改善基础设施、添置环卫设备、聘请保洁人员,全区78个行政村均建立一清一保一机制,垃圾实现日产日清2016年以来,在全市城乡环境卫生考评中,连续5个年度全市第一名。

    健康促进有新行动。组建台商区医务工作志愿者服务团队、健康讲师团,承办“2019年福建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月启动仪式2019年泉州台商投资区健康中国行主题活动启动仪式暨省医疗志愿服务八闽行义诊活动、 2019年泉州市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活动等大型活动,邀请省、市三级医院专家为群众开展义诊,入户为困难群众送医送药。

    无偿献血工作稳妥有序。积极开展无偿献血活动,每年组织23轮无偿献血,2016年至今参加无偿献血7018人次以上,献血量超过209万毫升,献血量超过1万单位,有力保障我区各医疗机构临床急救用血供应。

    十三五期间,全区卫生健康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桎梏卫生健康事业的短板弱项仍然存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有待进一步投入优化,医防协同机制的合力尚未形成。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与泉州台商投资区社会经济发展仍不匹配,体系结构仍不均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仍不牢固。医疗机构学科建设内涵不足,核心竞争力有限。卫生人才队伍短板突出,高层次卫生人才数量不足,紧缺专业人才缺口明显。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因此,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构建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深入推进健康台商区建设。

     

    1 “十三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专项规划目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单位

    2015

    规划目标值

    2020年完成情况

    1.孕产妇死亡率

    1/10

    0

    ≤16

    0

    2.婴儿死亡率

    2.26

    ≤7

    1.54

    3.千人均床位数

    2.45

    5.3

    2.93

    4.千人均执业(助理)医师数

    1.08

    2.1

    1.22

    5.千人均注册护士数

    0.95

    2.6

    1.09

    6.每千人口公共卫生人员

    0.09

    0.83

    0.23

    7.每万人口全科医生

    1.62

    ≥2

    1.66

    8.城乡居民参保率

    99.97

    ≥98

    99.97

    9.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

    57.69

    80左右

    67.38

    10.县域内就诊率

    31.26

    90

    33.03

    11.公立医院药占比

    43.77

    30

    26.9

    12.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

    74.63

    65

    67.5

    13.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

    67.59

    65

    68.4

    14.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控制

    万人

    0.173

    0.95以下

    0.849

    15.发现并治疗肺结核患者

    万人

    3.97

    1.46以上

    3.86

    16.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

    规划疫苗接种率

    95以上

    >95以上

    95以上

    17.期末总人口规模

    万人

    21.69

    30

    25.9

    18.人口年平均出生率

    15.9

    20左右

    8.58

    19.年均自然增长率

    8.76

    14以下

    4.51

    20.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

    89

    90以上

    90.01

    三、面临形势

    (一)高质量发展战略对卫生健康事业提出新要求

    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根本体现,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十四五时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卫生健康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拥有健康的国民意味着拥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卫生健康事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追求更充分、更均衡的高质量发展,着力解决卫生健康事业中的突出问题,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为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的健康支撑。

    (二)满足人民全周期全方位服务需要亟待新发展

    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公众健康是民生福祉的重要期待。随着全区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催生了层次更高、范围更广的卫生健康服务需求。但全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协调性尚有待增强,从胎儿到生命终点的全程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网络尚不健全,网底仍不牢固,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尚未树立。因此,迫切需要在更宽领域统筹解决关系健康事业建设的重大和长远问题,加快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大健康格局,深度融合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性的健康服务。

    (三)构建形成强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面临新任务

    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一次大考,我区在疫情防控中也暴露出公共卫生领域的短板和不足,存在专业化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水平不足,重大疫情防治救治体系不健全,公共卫生人才流失严重,运行机制不畅等问题。根据党中央、福建省的要求,应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要着眼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疾病谱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也是公共卫生的常态化重点工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内涵、质量也仍需要继续拓展和强化。构建形成强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面临诸多新任务。

    (四)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提出新挑战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目前医改工作向纵深发展,深层次的机制体制难题尚待进一步破解。如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尚待健全;区域尚未建立医共体运行机制;分级诊疗就医格局尚未真正形成;卫生技术人员紧缺,高学历、高水平人才偏少,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均远低于省、市平均水平等。要求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继续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深入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提升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县域综合医改,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形成科学有序就医格局。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五)信息科技发展带来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新机遇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卫生健康行业应用不断加深,将进一步推动卫生健康事业的深度变革。顺应这一历史潮流,牢牢把握这一新机遇,在卫生健康领域大力引进和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的应用场景,不仅为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还有利于创新服务形式、改善服务体验。先进信息技术手段为卫生健康事业深刻变革提供了强大科技动力和支撑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基本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坚持人民至上、健康至上,以健康服务供给为重点,坚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深入推进健康泉州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理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制度建设贯穿始终,融入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全过程。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卫生健康工作,提高治理能力。坚持统筹协作,形成政府、社会、个人共同推进卫生健康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坚持需求导向,以人为本

    以健康需求和解决人民群众主要健康问题为导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作为卫生健康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积极创新服务模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要素配置和服务供给,补齐发展短板,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新需求。

    (三)坚持预防为主,医防协同

    坚持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推动医防协同,加快推进以治病为中心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强化大健康理念,坚持把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四)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

    遵循新发展理念,根据泉州台商投资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状况和发展需要,结合泉州台商投资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着眼卫生健康事业的长远利益,合理布局,精准施政。

    (五)坚持改革创新,均衡发展

    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推进政策协同和制度创新,科学配置区域内卫生资源,促进地区之间、层级之间、医防之间均衡发展,促进健康公平。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2025年,健康台商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稳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强大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优化均衡,医疗卫生服务更加优质高效,医药卫生服务体制改革更加深入务实,中医药事业更加蓬勃发展,健康发展保障更加成熟有力,卫生健康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超越,实现卫生健康事业与泉州台商投资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具体目标

    ——人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2025年,孕产妇死亡率稳定在5/10万以下,婴幼儿死亡率控制在3‰以下。    

    ——公共卫生体系趋于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突出短板基本补齐,疾病防控水平明显提升,重大疾病监测预警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能力得到增强,重大疾病防控救治、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更加强大,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完善。

    ——医疗服务体系优质高效。卫生资源总量适度增加,城乡区域资源配置更趋均衡,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建成符合居民多层次健康需求、上下联动、衔接互补、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

    ——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完善,适宜中医药发展的外部条件更为成熟,具有地区特色的中医药事业得到传承与创新,中医药防治疫病的作用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优质品牌进一步发展。

    ——健康发展保障持续改善。政府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筹资渠道更加多元,群众医药费用负担进一步减轻。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更加深入务实,卫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健康发展保障持续改善。

     

    2 “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发展主要指标

    领域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

    规划目标值

    指标性质

    泉州

    台商区

    泉州

    台商区

     

    居民健康水平

    婴儿死亡率   

    3 

    1.54

    ≤3

    ≤3

    预期性

    孕产妇死亡率    

    1/10

    10.5 

    0

    ≤12

    ≤5

    预期性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4.33 

    3.77

    ≤4

    1.54

    预期性

    卫生健康资源发展

    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    

    5.56

    2.82

    6.1

    6

    预期性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2.15 

    1.22

    2.6

    2.5

    预期性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    

    2.6 

    1.08

    3.2

    3.14

    预期性

    每万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

    - 

    -

    5.5 

    1.5

    预期性

    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    

    ≥2 

    1.66

    ≥3

    2

    预期性

    疾病预防与公共卫生

    每万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  

    - 

    0.23

    6.76 

    0.83

    预期性

    每万人口配备疾控人员数

    - 

    1.02

    1.5 

    1.5

    预期性

    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

    90以上 

    99.67

    95

    95

    预期性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

    %

    80 

    95.11

    ≥90

    ≥90

    预期性

    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

    %

    65 

    67.5

    76

    76

    预期性

    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

    %

    65 

    68.4

    76

    76

    预期性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0.2

    -

    3

    3

    预期性

    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公民健康素养水平

    %

    - 

    -

    25

    25

    预期性

    新发尘肺病报告率   

    - 

    -

    逐步下降

    逐步

    下降

    预期性

    老年人健康管理率

    - 

    -

    ≥72

    ≥72

    预期性

    卫生健康发展保障

    期末总人口规模    

    万人

    880 

    26.6

    904 

    30

    预期性

    人口年平均出生率    

    11

    8.58

    12

    左右 

    12

    左右

    预期性

    年均自然增长率  

    4.8 

    4.51

    6-7左右 

    6-7

    左右

    预期性

     

    第三章  “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坚持预防为主,构建组织健全、功能完备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一)转变思想,提升公共卫生工作战略定位

    明确公共卫生在健康台商区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人民健康至上为理念强化政府公共卫生职能。系统总结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的经验,深刻认识公共卫生工作是所有卫生健康工作的前哨和基础,将公共卫生问题提升到战略层面,从底线思维和安全基石的战略角度看待加强卫生健康工作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将公共卫生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评价指标,注重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促使公共卫生工作发挥实效。

    (二)深化改革,激活公共卫生机构运行活力

    建立公益一类保障、公益二类管理的公共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形成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足额预算安排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业务专项经费、基础建设、设备购置维护、公共卫生任务等专项经费和政策性补助经费。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充分发挥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技术优势,允许公共卫生机构在做好本职业务工作基础上,合理拓展技术业务范围,释放公共卫生机构创新创造动能,强化岗位练兵,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

        (三)追根溯源,强化公共卫生风险源头治理

    坚持公共卫生危害因素源头治理原则,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风险评估制度,执行重点项目健康风险评估。完善禽流感、狂犬病等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加强家禽家畜免疫和疫情监测,严防传染病由动物传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深入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开展学校卫生监测,及时掌握试点学校基本信息和卫生状况,促进学校改善卫生状况。完善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和人员密集场所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度。

    (四)升级提标,提升疾病预防控制综合能力

    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机构扩容提质。推动完成泉州台商投资区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中心建设。推进设施设备填平补齐和升级换代,分阶段持续提升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完善实验室建设与运行机制,覆盖的实验室检测项目不少于200项。

    优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设置,明确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分工,建立上下协调联动分工协作机制。加强传染病和地方病综合防治。继续做好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降低发病率,有效应对流感、手足口病、登革热、麻疹、猩红热等重点传染病,积极预防新发传染病,到2025 年,将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人数控制在每万人0.95以下,肺结核患者报告发病率控制在45.2/10万以下。扩大地方病监测范围,实现区域全覆盖,巩固全区消除血吸虫病、丝虫病、疟疾防治成果,控制和消除碘缺乏病和地方性饮水型氟中毒,重点寄生虫病继续维持在较低的感染水平,加强输入性寄生虫病和传播媒介的监测。实施慢病综合防治战略。健全慢病防治体系,树立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强化预防、治疗和健康管理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慢病防控机制。开展心脑血管、糖尿病、恶性肿瘤等重点慢性病专项防治行动。持续推行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利用信息化加强慢性病综合监测、干预和评估,推进数据共享利用,提高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覆盖面。

    (五)公平可及,提供优质均等的公共卫生服务

    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切实保障公共卫生服务的人、财、物投入需求,稳步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绩效考核,促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发挥实效。到2025年,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维持在95%以上,65周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在72%以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76%以上。

    深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继续推行三师两员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工作模式,以弱势特殊人群为重点,巩固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成效。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内容,减轻困难群体就医就诊后顾之忧,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有效衔接。

    (六)医防协同,构建防治并重的卫生服务体系

    明确医防协同发展基调。将卫生健康服务重心由后端医疗向前段预防转移,促进妇幼、精神、传染病、职业病等临床诊疗与预防保健的人员、业务、管理与信息协同,共同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引导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进行业务指导、培训和考核,搭建科研协作、业务培训、检验鉴定、信息共享的业务支撑平台,协同开展公共卫生工作,提升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强化医疗机构履行公共卫生职能,建立医疗机构履行公共卫生职责清单制度,将医疗机构履行公共卫生职责纳入医院等级评审指标体系和年度医疗机构绩效考核范畴。推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乡镇卫生院联动协作,强化乡镇卫生院疾病预防职能。

    创新医防协同工作机制。探索以--乡镇医疗联合体为纽带的医防协同机制。开展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等公共卫生机构纳入医疗联合体,促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探索推行医疗处方和健康处方双处方。创建区域慢病管理体系,区医院成立慢病管理中心,基层卫生机构设立慢病管理点,促进区域一体化的全生命周期慢病管理体系的形成。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使用,推动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有效衔接。在医防协同基础上逐步实现将康养、护养、运动等服务机构纳入建设形成健联体,推动全行业从单一的医疗功能,转向诊疗、护理、康复、安宁疗护等健康全链条服务功能。

    (七)协同联动,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持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以垃圾分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农贸市场整顿、餐饮明厨亮灶工程等专项行动为重点开展全面动员和集中整治,切实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水平,丰富爱国卫生内涵,实现从环境卫生治理向社会健康管理转变。巩固防疫文明卫生习惯培养成果,充分发挥专业机构、高等院校、权威专家等技术指导、政策咨询和宣传引导作用,大力科普健康生活方式,实施控烟履约行动,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气氛。完善爱国卫生工作常态化机制,各乡镇党委政府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探索更加有效的社会动员方式,依托网格化管理,以基层爱国卫生工作人员为核心,吸纳家庭医生、计生专干、专业社会服务工作者、志愿者等人员,组建城乡居民健康管理互助小组,促进爱国卫生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将爱国卫生运动作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狠抓落实,推进东园镇、百崎乡创建国家级卫生乡镇,洛阳镇、张坂镇创建省级卫生乡镇。

    二、坚持关口前移,重塑平战结合、快速响应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

    (一)构建一体化应急响应组织体系

    健全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形成以政府主导、应急管理部门协调、卫生健康专业化机构处置(专业化公共卫生机构、专家咨询小组和医疗机构)、多方主体联动(救援队、红十字会、社团等)的统一指挥、权责匹配、权威高效、协调有序的一体化应急组织体系。加强区级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对接市级突发事件卫生应急管理与指挥决策信息系统,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工作能力。

    (二)巩固公共卫生风险监测预警体系

    以新发突发传染病、食源性疾病、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为重点,强化急性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病例监测、自然疫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等疾病哨点监测。改进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信息直报系统,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共享、会商交流、协同监测。整合各类医疗服务、药品零售、网络舆情、校园缺课等信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依托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形成多点触发、多渠道监测的智慧化预警机制,提高实时形势分析、集中调查研判的能力,依法履行信息发布义务,完善早期预警制度。

    (三)提升卫生应急救援、救治能力

    强化公共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卫生应急队伍更新和升级救援装备,加强队伍培训和演练,提升有序有效处置重大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并建立定期审议修订制度,完善综合研判、监测、预警、报告、救治等应对处置方案,联动相关部门系统有序加强应急场所和设备建设和储备。重点提高突发化学中毒事件卫生应急救援能力,建立突发化学中毒卫生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化学中毒事件常见致病因子快速检测和中毒人员救治能力。

    加强应急医疗救治能力储备健全完善分类、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加强区医院感染楼建设和设备购置,强化物资储备,逐步建设成为区级突发重大传染病集中救治医院。平战结合思维融入公立医院传染病检测和诊治工作,在区医院规范设置独立发热、呼吸、肠道门诊和观察室,更新换代医疗装备,确保基层急救车辆全覆盖配备,能实现规范转诊发热病人。建设可转换病区,扩增重症监护病区床位,实现平战两用,保证紧急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开放的传染病病床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四)健全应急支撑保障体系

    依据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原则,完善物资储备应急预案。推进公共卫生与防灾减灾等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建设区级医疗物资战略储备基地,形成医疗卫生机构、医药物资配送企业、区域仓储基地等实物储备与产能储备相结合的保障网络。制定大型公共建筑平疫转换预案,以及临时可征用的公共建筑储备清单,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留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方舱医院等观察救治空间。新建、改建体育场馆、国际会展中心、剧院等大型公共建筑应兼顾应急救治和隔离需求,预留方舱医院、隔离观察点等应急医疗救治设施的多功能转换接口。设置可在应急状态时转为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方舱医院或后备救济救灾场所的公共建筑。指定部分人防设施作为战备防控物资储备库。

    (五)健全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控制度

    坚持联防联控。筑牢基层治理基础,构建垂直纵向联防机制,完善区、乡镇、村传染病防控三级网络,强化乡镇和村的公共卫生工作职责,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群防群控纳入村民委员会工作职责,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城乡社区联动机制,筑牢乡村疾病预防控制网底。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制作各部门任务清单,建立多部门参与的防控重大传染病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压实成员单位职责,完善统一协调的领导指挥体系,形成防控工作合力。推动信息共享、业务协同、联防联控,形成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信息整合机制,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和防控工作,注重防范跨境公共安全风险。

    强化群防群控。营造全社会共享共治共建氛围,协同和联动各类社会力量,广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构建多方参与、分工明确、功能互补、衔接有序的群防群控机制,培育公共卫生领域的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志愿者队伍,发挥基层党组织、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等防控协同作用,推动专业防控与群众参与有机结合。建立群众举报奖励机制,调动全社会群防群控积极性,促进群防群控机制良性运行,依靠群众打造安全健康的美丽城市。

     

    三、坚持人民至上,打造更加具有获得感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一)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调整医疗卫生资源不合理布局和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内医疗机构空间布局。启动张坂镇卫生院重新选址新建。

    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重点加强能够满足居民迫切健康需求的优质专科医院建设,推动区域内儿童、妇产、精神卫生、传染病、肿瘤、老年、护理和康复等临床科室发展。积极开展医疗卫生领域重点建设项目,加快区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中心、区医院门诊医技楼、百崎乡卫生院门诊医技楼等一批在建重点项目建设力度。推进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苗追溯等新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推动颐和医院精准医学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如期开业。完善院前医疗急救布局,建成覆盖城乡、运行高效、服务优质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

    (二)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持续推进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深度对接泉州市第一医院医疗集团战略合作,持续加强与市中医院、市皮肤病防治医院、市急救指挥中心等市级优质医疗机构专科联盟。加快医疗机构总床位和紧缺学科床位扩容,加强急诊、儿童、妇产、精神卫生、传染病、老年、护理和康复等专科建设。

    依托名医工作室 医疗联合体 乡村医学班” “医疗集团等载体,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培养儿科、产科、精神科、中医科等紧缺薄弱学科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完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补助办法,采取项目化方式实施人才精准培养,推动高层次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培养,补齐紧缺急需人才。探索建立区域医共体,推进公益一类保障、公益二类管理,实施区聘乡用、乡管村用,实现基层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加强医教协同,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试行区域内卫技人员名医工作室轮转学习制度,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进一步提升乡村医生队伍整体素养。推进两岸卫生健康交流合作,支持颐和医院人才储备,加大台湾医师引进力度。

    (三)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健全医疗质量控制体系,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大力推行临床路径,逐步实现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进一步增强临床诊疗行为规范度和透明度。在统一质量和标准前提下,进一步推广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继续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巩固医联体内开展的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病理等项目,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开展适宜的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监测、远程健康教育项目。巩固暖心服务行动成效,拓展服务内涵,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

    (四)提升区医院综合能力

    完善区医院诊疗科目设置,进一步健全一级诊疗科目,逐步完善二级诊疗科目。补齐区医院薄弱专科,强化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核心专科,进一步加强建设现有实力较强的临床专科形成优势专科。强化区医院综合救治能力。对照国家建设与管理原则,推动区医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的标准化建设,提高急危重症相关急诊重症学科、心血管内外科、神经内外科、呼吸学科等学科医疗、科研的整体水平,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培养,建立专业的专科救治团队,规范救治流程,搭建和完善县域急危重症救治网络,逐步提高急危重症的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和致死。到2025年,区医院完成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呼吸学科建设。

    (五)夯实基层卫生服务网底

    继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基本设备双达标建设,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医共体牵头医院的设备共享机制,采用集约化管理方式,提升医疗设备配置和使用效率。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开展能力提升建设,力争到202570%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能力达到国家基本标准,部分达到推荐标准。巩固全面消除卫生室空白村成果,继续保持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建设,一院一策发展中医、妇幼保健、康复、精神卫生等特色专科,以特色专科为抓手,全面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预防保健、疫情防控、家庭发展等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功能。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提升基层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疗机构重点学科建设,至2025年未,各乡镇卫生院具备特色科室(专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老年病、慢性病等住院服务。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各乡镇卫生院设置发热哨点诊室和留观室,配备诊疗检查设备、消毒设施及办公及信息化通讯等设备,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疫情防控能力。

    (六)促进社会办医高质量发展

    促进社会办医疗机构成规模、上水平发展。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坚持大专科、小综合突出特点、错位发展的思路积极发展高端、特色医疗学科,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提供特色诊疗服务。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区域空白薄弱专科医疗机构。鼓励有资质的执业医师开设特色诊所,补充农村地区医疗机构资源布局。落实社会办医在医保、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加快推进泉州颐和医院、仁福骨外科医院等一批社会办医疗机构建设。将社会办医统一纳入医疗服务和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及评价体系,加强综合监督管理,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

    (七)完善医疗相关支持体系建设

    健全血液供应保障机制。建立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无偿献血宣传发动工作机制,加强采供血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改善献血环境,保障献血者权益及献血安全,完善覆盖采供血全过程的血液质量管理体系,健全不适宜献血人群屏蔽制度,强化血液安全质量管理,杜绝发生经血传播疾病。建立健全整体布局合理、网络覆盖到位、管理科学规范、质量保证可靠、系统运行良好的采供血服务网络,提升血液供应能力,加快血液管理信息化建设,强化临床合理用血,提高血液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健全血液预警机制,完善血液应急保障预案,增强突发公共事件供血保障能力,全面保障临床用血需求和安全。

    加强医疗废弃物的分类及源头管理,规范管理医疗废弃物贮存场所,每个医疗机构完成配建医疗废弃物处置设施。逐步推进区医院院内医疗废弃物信息化管理,接入省级固体废物环境监管平台,做到医疗废弃物应分尽分和可追溯。推动区级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对包括偏远农村地区小型医疗机构在内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推进各乡镇卫生院、门诊部以上医疗机构纳入省固废平台监管。提升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协同做好重大传染病疫情医疗废物安全处置。

    四、坚持改革驱动,推进建设科学规范、治理有效的医药卫生体制

    (一)建设高效的医改推进机制

     明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民生领域重大综合改革的定位,建立高效有力的改革决策和推进机制。探索长效的组织推进机制,设置重大项目专项组织机构。建立医改工作激励监督评价机制,促进和保证各地区在执行上级医改工作部署以及基层创新探索工作中的立足点不偏移,始终坚持健康事业的正确方向。建立医改推进工作的绩效考核制度,强化绩效考核结果应用,采取精神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将考核结果与重大项目立项、财政投入、医保激励、经费核拨、评优评先以及干部考核任用等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奖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激励机制。

    (二)促进三医全联深动

    以医药为切入口、以医保为引擎、以医疗为主体,促进三医全联、深动推进。推进公立医院DRG付费方式改革试点工作。健全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机制,建立健全药品管理制度,落实医疗单位药库规范化建设,坚持集中带量采购原则,实施集中采购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主动提出不良反应药品替换建议。强化价格与医疗、医保、医药等相关政策的衔接联动,发挥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参与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能动性,加快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增强价格改革对医疗技术、医疗活动改良创新的兼容与引导,合理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

    (三)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全面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发挥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作用,落实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明确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办医职能,全面落实政府投入责任,改革财政补助方式,逐步建立与公立医院工作量、绩效评价结果等挂钩的财政补助机制。研究创新公立医院管办分开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强化政府对医院的监管职能,建立综合监管制度,加快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区医院建立医院章程,规范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强化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成本核算,推动公立医院的集约式发展,提升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强化落实公立医院经营管理自主权,全面推行编制备案制,明确公立医院内部分配自主权。深化薪酬分配制度改革,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完善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水平,逐步提高医务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重点向临床一线、薄弱学科、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关键岗位、支援基层和有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着力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纳入紧密型医联体的医疗机构奖励性绩效工资可由牵头医院统筹确定分配办法,切实加大对基层医务人员特别是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师的倾斜。加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考核评价,在全面开展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基础上,启动二级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逐步探索区域医疗卫生资源绩效考核。

    (四)促进分级诊疗就医新格局形成

    加快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主动对接泉州市第一医院医疗集团,探索开展区域医共体建设,进一步明确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功能定位,完善内部机制和权责清单管理。完善医保基金总额打包预付、结余留用、超支合理分担的政策。

    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通过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在大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基层首诊,结合辖区医疗服务能力及医保基金统筹区域设置等情况,明确首诊医疗机构。建立双向转诊机制,上级医院对下级医院上转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并畅通慢性期、恢复期患者向下转诊渠道。落实医疗机构转诊服务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优化急诊服务和预约服务工作机制,完善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推动形成急慢分治格局。全面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实施,逐年提高区域内就诊率和区域内基层就诊率。

    (五)多措并举强化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

    坚持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法治化、规范化、常态化,加强全过程监管。优化医药卫生领域行政审批流程,建立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清单,规范行政审批项目。重点加强对各级各类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严厉打击非法行医等违法行为,建立黑名单制度,形成全行业、多元化的长效监管机制。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监管,依法加强对环境保护、食品安全、职业卫生、精神卫生、放射卫生、传染病防治、实验室生物安全、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服务的监管。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秩序监管,加强健康产业监管。

    健全卫生监督执法体系,整合公共卫生、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中医药、职业安全健康等监督执法职能和队伍,加强执法监督力量,进一步扩充卫生综合监督执法队伍和监督协管队伍,统一行使卫生与健康执法监督职责。深入推进卫生健康综合监督协管,区级层面建立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制度,配强配齐镇村两级协管员,构建市、区、乡镇、村三级卫生监督网络。

    五、坚持传承创新,发展品牌卓越、特色鲜明的中医药事业

    (一)继续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实施中医药固本强基工程,逐步推进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城乡全覆盖。发挥区医院中医药科室骨干作用,在综合医综、妇幼保健机构等非中医类医疗机构中按规范设置中医药科室。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的基础作用,加强示范中医馆建设,开展中药饮片集中采购、煎煮和配送服务。

    (二)培育适宜中医药发展的外部条件

    发挥政府在政策引导和规范市场的作用,保障平等参与、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进一步激发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联合医疗保障部门发挥医疗保障支持作用,将符合条件的基层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建立中医药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支持医保支付方式和政策向中医药倾斜,适当提高中医药服务报销比例。加大中医药发展宣传力度。推动中医药健康文化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到2025年,建设1-2个中医药主题展馆或公园,争创市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三)推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

    加强中医药方法和技术的挖掘和传承。全面系统梳理、深度挖掘和评价辖区内中医学术理论知识、民间特色诊疗技术,积极进行推广应用。继续实施名医名科名院发展战略,争取国内中医乡贤的协作支持,探索设立中医特色门诊”“经方门诊”“经典病房

    (四)发挥中医药防治疫病的作用

    论证总结中医药防治疫病的理论和诊疗规律,推行中西医并重、互补协调发展模式,将中医药防治方案纳入突发应急救治中,提高中医药参与比重。打造高水平中医疫病防治队伍,全面提升中医药应对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完善传染病医院中医药科室建设,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在场地设施、功能布局上进行适当调整以应对传染病防控,全面提升中医药应对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

    (五)强化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

    持续提高区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能力,区医院设置治未病科室,乡镇卫生院设立治未病服务站,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以行政村为单元开展高危人群中医药健康干预,大力普及中医非药物疗法,形成中医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工合作的慢性病综合防治网络和工作机制。发展中医药康复学科建设,促进中医药特色康复与现代康复技术的交叉融合,提升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到2025年,在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广20个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

    六、坚持人才强卫,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卫生人才队伍

    (一)扩大卫生人才总量

    坚持需求导向,加大引才引智力度,不断扩大卫生人才总量,进一步补齐卫生人才短板。制定《公立医院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提高人才招聘效率。十四五期间,每年计划招聘30名医师和70名护士(测算退休人员)。到2025年实现每千人均执业(助理)医师数2.6人、每千人均注册护士数3.2人。

    (二)加快高层次卫生人才引进聚集

    深入实施医疗卫生金字塔人才工程,建立分层次、多渠道、精准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医疗卫生人才以引带育、扩量提质。探索实施更加开放、灵活和柔性的人才引进、激励政策,加大政策激励引领作用,加强与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战略合作,采用岗位特聘、项目合作、联合攻关等方式,定向精准引进一批医学高层次人才和人才团队。制定卫生人才全职引进实施办法,投入专项资金。坚持外引内育并重,支持中青年医学人才到国内外高等院校和一流医疗机构进修学习,实现人才培养模式高位嫁接。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探索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师承教育模式,推进中医药领军人才、优秀人才和青年人才培养。建立人才培养量化考核评价办法,实行项目人才团队目标管理,配套项目带头人年薪制、协议制及退出机制。以人才层次提升快速带动学科发展,提升全区医疗卫生人才、学科质量。

    (三)稳定壮大基层卫生人才队伍

    推行区域医疗卫生人才编制池管理,探索县域医共体卫技人员区管乡用管理机制,落实一体化管理村卫生所乡聘村用制度,优化统筹使用医共体内人员编制和专业技术岗位职数,优化职称结构比例和岗位设置,拓展基层医务人员晋升空间。以紧密型区域医共体建设为契机,实行定点定科点对团队成才培养制,推动优质人才和技术双下沉。实施基层高学历卫技人员补贴,对具有本科学历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能够有较长服务期的卫技人员给予人才补助。探索校医挂靠乡镇卫生院、到卫生院交流学习、由卫生院派驻等队伍建设提升机制,健全村医养老、补偿和退出等机制。实施基层卫技人才专项培养计划,开展基层卫技人员临床适宜技术培训,鼓励支持参加学历教育、继续教育、专业进修、岗位培训。到2025年培养20名卫生专业技术型人才和50名基层医疗骨干。落实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制度,改善全科医生使用激励机制,在职称评聘上予以倾斜,稳定壮大全科医师队伍。到2025年实现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达2人,其中乡村两级全科执业医师(含全科执业助理医师、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占50%

    (四)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适应新形势下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需求,合理核定增加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控制数,按每万常住人口1.5名疾病预防控制人员数配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加强流行病学、检测检验、生物安全等领域人才队伍建设。调整优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岗位结构设置,提高中高级职称占比,拓展公共卫生人才发展空间。探索建立符合公共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切实改善公共卫生从业人员薪酬待遇,使从业人员的经济收入与其创造的社会价值和技术劳务价值相匹配。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防疫津贴、岗位补助等实施方案,建立平战结合、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绩效考核目标。探索设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基金,加强公共卫生人才培训,全面提升公共卫生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能力。探索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立首席专家特设岗位,,建立关键技术岗位人才保障机制。探索开展公共卫生人才组团式帮扶,提升薄弱地区和基层一线公共卫生人才服务保障水平,推动公共卫生人才下沉。

    (五)加快紧缺急需专业人才培养

    建立紧缺急需人才预警和管理机制,实行紧缺急需人才指导目录定期公布,改善紧缺急需人才招聘程序,采取专项招聘、委托定向培养、特岗医师技能考核等形式,定期录取一批专本科及以上医学毕业生充实到紧缺岗位。加强儿科、妇产科、重症、呼吸内科、精神卫生、院前急救、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病理、核医学等10个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的培养,强化对急需紧缺专业的政策性专项补贴,继续落实紧缺急需专业人员政府特别补助金政策,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等方面的政策向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倾斜,增加岗位的吸引力,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急需紧缺专业。

    七、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水平高、覆盖广的全生命周期保障

    (一)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将卫生健康教育和公共安全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强化公共卫生安全和疫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明确公民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多渠道推动医疗卫生科普运动,持续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科普和应急救护知识六进活动,发展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卫生健康教育三下乡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场所依托作用,建立社区健康促进委员会,利用网络、媒体多形式拓展医疗卫生知识、传染病防治等健康教育咨询传播途径。深化百名专家百场健康科普,万众参与共享健康活动内涵,充分发挥区级健康讲师团作用,提升医疗卫生机构、学术团体、医生等专业机构与人士在健康科普中的重要作用,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服务,引导群众形成健康生活观念。将公民健康行为纳入文明行为规范,全面开展公共场所禁烟活动,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切实开展三减三健行动,塑造良好卫生习惯,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到2025年,全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25%

    (二)优化人口与家庭发展策略

    深化人口发展研究,健全出生人口监测和预警机制,加强人口形势分析,积极传播新型生育文化,继续推动与生育政策相关的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积极探索推动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提升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依法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推进计生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就医绿色通道等暖心行动,关注计生特殊家庭心理健康建设,加大计生特殊服务家庭关怀扶助力度。推动计生管理员队伍向健康管理员转化,发挥健康管理员队伍作用,积极开展面向婚育人群等重点人群的生殖健康宣传指导服务,做好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提高家庭生殖健康水平。

    (三)扎实推进妇幼保健工作

    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内部业务科室规划、设置,提升区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推进泉州市妇幼保健院与我区妇幼保健院合作共建。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控,按照全生命周期和三级预防理念,为妇女儿童提供从出生到老年、内容涵盖生理和心理的主动、连续的服务与管理。保障孕产妇安全分娩,强化孕产妇风险管理,建立多学科多机构协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危重孕产妇综合救治能力。不断完善危重症孕产监护救治网络、新生儿救护网络和儿童医疗救治网络,提高危重症患者识别、转诊和抢救成功率。到2025年,孕产妇死亡率稳定在5/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下降到3‰以下。推广婚姻登记、婚前医学检查和生育咨询指导等一站式服务模式,指导科学备孕。健全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多途径加强出生缺陷干预,强化产前诊断筛查技术服务和管理。全面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逐步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范围,加强筛查阳性病例的随访、确诊、治疗和干预,提高确诊病例治疗率。普及生育健康知识,促进生殖健康,提升妇女儿童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持续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工作。强化公共卫生责任,突出群体保健功能。继续推行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孕期妇女产前筛查诊断等妇幼健康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每年至少完成农村妇女两癌筛查2000例,妇女常见病筛查8000例。加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推动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相关政策措施有效衔接。

    (四)切实抓好一老一小工作

    建立健全老年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失能预防三级预防体系,依据人群特点、区域疾病谱加强健康指导、分类管理与综合干预。进一步完善老年医疗资源布局,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设置老年医学科,强化基层医疗机构老年服务功能,推广家庭病床应用,为老年人提供主动性、综合性、连续性的健康服务。发挥中医药康复优势,提供老年人康复服务,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力争到2022年,区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积极创建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到2025年,65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老年护理人员基本满足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积极开展婴幼儿托育机构的卫生健康管理和相关业务培训等工作,提高婴幼儿照护服务卫生健康规范化管理水平。建立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推动托育服务供给,促进托幼一体化进程。通过入户宣传、母婴手册、亲子活动、线上课堂等形式加强家庭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提升科学育儿水平。加强部门协作,促进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功能,形成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与社区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的功能衔接发挥综合效益。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到2025年,力争达到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3个,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规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五)提高职业健康水平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重视职业健康的良好氛围。强化职业卫生培训,提高职业病防治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强化区、镇两级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完善职业病监测评估、提高职业病诊断救治能力。推进职业病防治院建设,强化职业病重点区域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合理布局健康检查与职业病诊疗服务机构,扩大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范围覆盖面至乡镇。

     

    八、坚持科技引领,建设信息通达、高效便民的智慧健康工程

    (一)打通平台壁垒,消融信息孤岛

    加强居民健康平台建设,完善以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数据库,提高全区居民健康档案采集率和完整性,统一关键数据标准、口径,打通部门之间数据壁垒,推动政府部门、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相关数据协同应用,依法促进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使用。逐步实现对卫生医疗服务要素准入、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医疗卫生机构运行、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卫生从业人员、健康产业等全过程监管。积极对接公共卫生数据共享平台,规范相关数据标准、目录对接公共卫生、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免疫规划等业务,同时逐步开展与全区医疗数据的对接准备工作,消除各系统间的信息孤岛问题,提高数据完整性和可用性。

    (二)提高信息化水平,落实惠民政策

    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相关应用的建设工程,建设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检验、电子病历、双向转诊、电子健康码多码融合等系统,加强分级诊疗信息化系统建设。着力提升区域医疗卫生信息一体化水平,加强全区远程会诊视频专网建设,扩大接入范围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督机构等公卫领域,提高应急指挥决策能力。完善家庭医生签约软件的应用服务水平。积极发展智慧医疗,推动智慧医院、互联网+医院和云药房的发展,实现医疗资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深度融合,推进健康新台商平台建设,实现全区统一线上预约、个人健康诊疗记录、档案网上查询。

     

    (三)攻关高尖技术,提升数据应用能力

    引进第三方建设健康大数据平台,孵化健康大数据新业态。探索研究公共卫生数据开放、共享和应用机制和规范,全面提升医疗卫生硬件、数据、算法等方面的综合水平。设立研发专项,引进高精尖人才,培育先进技术,重视发挥医学专家团队的专业优势,为信息化智能预警和智能分析诊断提供人才技术基础。推进公共卫生领域健康大数据应用,加强多源数据整合,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业务信息系统功能,采集公共卫生数据支持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提升新型传染病监测预警和科研攻关能力,深化数据分析,提高预测预判和科学决策水平。

    九、坚持跨界融合,谋划主体多元化、服务多样化的健康产业体系

    (一)推进医养结合产业健康发展

    鼓励医疗机构发展养老服务,乡镇卫生院以协议签约形式开展医养结合服务,覆盖巡诊、家庭病床等上门服务,实现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养协作。到2025年,养老机构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比例达100%。创新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合作模式,在建设区域紧密型医共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拓展,整合区域公共卫生、康复、养老等健康相关资源,统筹纳入医共体内,建立机构畅通的急救绿色通道和转诊机制,探索乡镇卫生院+敬老院康养中心、村级卫生所+日间照料中心医养结合点模式,筹划有条件县域建立医养康综合体,推动医养康养服务在社区、机构深度融合。鼓励社会资本开发医养结合产品和服务,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养结合服务。推广中医药健康养老模式,将治未病理念融入养老全过程。

     

    (二)促进健康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依托泉州台商投资区辖区丰富的山地、滨海、公园以及乡村休闲农庄等山海人文资源,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康养基地,推广健康养生旅游,拓展户外体育旅游项目,打造候鸟健康养老基地,发展多层次、多样化、多元素的老年旅游项目。

    (三)融入丝路建设发展健康产业

    大力培育生物医药产业,围绕生物制品、化学药、中药及天然药物、精准医疗、海洋生物医药等领域,构建创新链、产业链和空间链,打造生命健康研发、生产制造、医疗服务基地。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大局,借势东亚文化之都”“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构建以平等互惠为基调、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以项目引进为载体的国际化医疗服务体系。建立稳定的对外合作平台和交流机制,发挥侨乡优势,积极参与国际性卫生健康交流活动。加强中医药文化的互学互鉴,达到惠民生、促交流、增友谊目的。促进闽南文化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引进台湾生物技术产业,深化海峡两岸健康照护、养生保健的交流合作。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领导,以党建工作的高质量保障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高质量,将人民健康利益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本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体现本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指标,并确定指标的年度考核目标。建立健全规划落实责任制,明确职责分工,打破各部门利益障碍,形成部门负责、衔接有序、密切配合、层层落实的良好工作机制,高效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二、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

    在城乡规划、土地使用、基础建设、机构编制、财政投入等方面,统筹考虑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刚性需求和拓展空间,为卫生事业建设提供全面保障。完善资金保障制度,充分激发社会资金投入卫生健康事业的动力和活力,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明确政府向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责任,保持卫生健康投入稳步增长。重点向薄弱地区、薄弱领域和环节倾斜,保障群众基本健康需求。引导社会力量发展高品质、个性化医疗服务。

    三、加强监测评估

    各有关部门应围绕本规划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和步骤,分阶段、分步骤依照可量化、可考核的具体目标组织落实。建立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测机制,形成实施结果与存在问题快速反馈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措施,促进整改和纠偏。建立规划中期和终期评估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工作和部门绩效的依据,加强规划执行力。

    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弘扬医学人文精神,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创新推进惠民便民措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获得感。发挥新闻媒体、健康类专业媒体、微信公众号自媒体等舆论引导作用,积极传播卫生健康正能量,形成全民崇医尚医、重视卫生健康的良好氛围。以共享共治理念强化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健康观,进一步提高各项卫生健康政策落实的可行性,形成全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


    附件 

    泉州台商投资区十四五期间卫生健康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表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

    起止

    年限

    总投资(亿元)

    十四五预计

    建成后新增床位数()

    十四五预计可增加床位数(张)

    项目业主或责任

    单位

    完成投资(亿元)

    主要形象进度

    1

    泉州台商投资区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中心项目

    包含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筑面积约0.81万平方米,区妇幼保健院建筑面积约1.73万平方米,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约0.41万平方米,公共地下室建筑面积1.23万平方米,其他配套公共用房建筑面积约0.02万平方米。

    2019

    2025

    2.1

    2.1

    竣工

    投用

    200 

     100

    泉州台商投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台商投资区
    妇幼保健院

    2

    泉州台商投资区医院门诊医技楼

    占地面积约6651.10㎡;总建筑面积约46061.68㎡;主要建设急诊用房、门诊用房、医技用房、配套用房及地下室等。

    2020

    2025

    2.4

    2.4

    竣工

    投用

     

     

    泉州台商
    投资区医院

    3

    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镇卫生院迁建

    总用地面积约30亩,总建筑面积约2.26万㎡;分三期建设,一期建设公共卫生用房及附属用房,建筑面积约0.76万㎡;二期建设医疗用房及配套设施、架空地下室,建筑面积约1.3万㎡;三期建设康复养老中心,建筑面积约0.2万㎡。

    2021

    2025

    0.915

    0.915

    竣工

     

     

    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镇卫生院

    4

    泉州颐和三甲医院(一期)

    规划床位3000张,一期床位12001500张,新建心脏医学中心、脑中风中心、癌症治疗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及医护人员综合用房。

    2017

    2025

    18.8

    9.8

    一期工程竣工

    1500

    800

    泉州颐和医院有限公司

    5

    泉州台商投资区仁福骨外科医院

    规划床位380张,占地面积约50亩,医院建筑总面积约6.5万㎡,主要开展运动损伤预防、运动损伤诊治、运动损伤康复等医疗技术服务。

    20212024

    2.5

    2.5

    竣工

    投用

    380

    200

    泉州仁福骨外科医院

    6

    百崎乡卫生院门诊综合楼

    门诊医技综合楼兼具综合门诊、住院、医技、基本公共卫生及医养结合功能,占地面积875㎡,共五层,总建筑面积约4200㎡。

    20192021

    0.17

    0.1

    竣工投用

    17

    17

    泉州台商投资区百崎乡卫生院 

    合计

     

     

    24.385

    15.315

     

    1717

    917

     

     

     

     


     

     

     

    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办公室             2021818日印发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